5月14日下午,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原總地質師、同濟大學教授朱偉林主講的關于“全球深水油氣”學術報告會在長江大學武漢校區學術報告廳舉行。報告會由黨委書記朱業宏主持。武漢校區常務副校長趙林、校辦主任楊顯貴、地科學院院長何幼斌、地科學院教授張昌民以及武漢校區相關學院共200余名師生聆聽了報告。
報告會中,朱偉林教授從“世界深水油氣概況”、“世界深水油氣近十年的發展”、“世界深水油氣實例”、“中國深水油氣發展”、“深水油氣的發展趨勢和挑戰”五個方面綜合闡述了全球深水油氣現狀與發展趨勢。
朱教授由“全球第一口海上的鉆井”展開論述,簡要介紹了世界深水油氣的發展史和現狀。他借巴西Libra鹽下灰巖油藏的例子,對世界深水勘探熱點區墨西哥灣、巴西東部、西非幾內亞灣進行介紹,進而談到了近十年來深水區油氣勘探趨勢,“近十年間,深水油氣發展迅速,它已經由淺水鹽上走向深水鹽下、由南大西洋中部向兩翼展開、由大西洋向印度洋拓展、由構造走向地層巖性”。
談到我國深水油氣的發展和挑戰,他表示,深水油氣往往都存在于四五千米的深水下,諸多原因導致了我國深水油氣雖然前景廣闊但是難以開發的現狀。南海就是典型的一個例子,“南海北部深水勘探面臨著勘探開發投資巨大、作業和工程難度大等挑戰,而地震、鉆井等資料不足,對于烴源、儲層、大型圈閉等地質條件認識不清也給南海中南部深水勘探增加了難度!
那么,究竟什么樣的深水區最有可能產油呢?朱教授說,高溫和地區自身的地質條件對于油氣的產生都起著很大的作用。針對我國深水油氣的現狀,朱教授提出了四個深水油氣勘探的新領域,即深層“鹽下”、“超深水區”、環北極深水盆地群和濱西太平洋低勘探程度深水盆地群區域。
“深水油氣已成為當今世界大油公司油氣勘探開發的熱點,其潛力巨大。但隨著油價的大幅波動,深水油氣勘探開發的難度增大,因此就需要不斷創新地質理論和技術! 朱偉林教授總結道。
報告會結束后,針對長江大學青年教師及學生提出的“古大陸的分離與深水金三角的形成之間有什么關系”、“與油氣有關專業的學生應如何學習”等問題,朱偉林教授均做出了細致解答。
(本文轉自中國高校之窗,如有版權問題,請聯系小編)